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學國際禮儀 北市府內就有名師

國際間文化差異,若不能有效瞭解並掌握得宜,往往會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擾,甚或引爆不可彌補的災難。嚴重者如最近的法國雜誌《查理周刊》恐怖攻擊事件即為一例;輕者如日前英國交通部長克拉瑪送珍貴懷表給台北市柯市長所造成的應對風波,舉眾大譁。如何縮減國際間既有的文化差異,增進彼此間的友誼、共識與合作關係,一直都是全球知識分子關切的國際教育課題。 自古以來,文化差異一直存在於不同種族、國家之間;甚至相同族群的社會也會因個別的教育功能、人格特質、學習態度,與接觸面而有所不同。克拉瑪部長將台北市的「禮物事件」定調為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並坦言「永遠不會被幽默所冒犯。」這是何等寬宏的人文素養之展現。也難怪,以優異表現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又遠赴美國伊利諾大學取得企管碩士,並活躍於英國政、經、慈善界的克拉瑪部長,經常以英式幽默與恢弘的文化宏觀,化解尷尬問題。 相對地,柯市長在國際場合間的言談與舉止,則反映出他在展現國際文化素養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然而,人非聖賢,以柯市長的率真果敢、勇於任事、力拚改革等特質,只要他下定決心,必然可逐步展現首都市長應有的國際文化素養,以及待人接物的圓融與雙贏之道。 柯市長坦誠表示,他會注意外交禮儀,並「請外交專門人員上外交禮儀課」。其實,日理萬機的首都市長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章。絕頂聰穎的柯市長可就近請教市政府內,專精外交事務、國際文化與教育、環保、法律、藝術的「國際事務委員會」之台、外籍成員。成員中有兩位還是博學多聞的知名駐外大使。 柯市長比訪台的英國交通部長克拉瑪小九歲。只要有心,以柯市長的才智和毅力,他必然可在三兩年內,從他自比的「星艦迷航記機器人」,學習蛻變成為實踐國際文化素養、善於溝通、傳承兼又創新的現代政治家。果如此,那就是台北之福,台灣之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