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注意發言 柯市長必修課

柯市長又講錯話了!這次外國媒體用原音重現,活生生地讓他為「殖民進步說」的辯白,立即招到打臉的難堪。柯市長要體認他現在的位置已經不同,馬上改掉他還停留在柯P的習慣,不然窘事還會一再發生。柯市長三天兩頭就說錯話,主因在於他至今還搞不清楚柯市長和柯P的角色差異。教授偶而講錯話,因為有學術自由的認知作前提,加上無涉公權力的運用,所以受人抨擊的程度,比起政府官員顯然要低了很多。有官銜的人不能發言經常朝說夕改,否則無異拿自己的信用開玩笑。「你們都誤解了我的本意」,是政治人物最常見的辯解,其實,它正是發言出問題的另一原因。核心在於「話可以如何講清楚」?說話的工程要求過濾的過程,除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據,不能光憑出發點是出於善意,就心直口快,引起社會誤解,這完全不符官員的發言的原則和目的。行為心理學對於「有說服力的表達」的定義值得柯市長借鏡。它的三個要件是:可靠性、感性的態度、有力的理由,其中合理的事實、邏輯性的推理、感性的言辭和富有同理心、同情心的態度,缺一不可。這也正是發言之不同於說話的要件。說話可以隨意,政治人物卻沒有隨意發言的權力。君無戲言太沉重,但是政治人物說話太直,不經大腦的理性和感性兼具的思維,則未免失之輕浮。政治人物與媒體溝通尤其不能信口開河。美國學者瓦特.利普曼有一條很有用的準則。他認為每一張報紙當它送到讀者手中的時候,都是一整套系列選擇的結果:所以應該認真思考發表什麼樣的消息?將刊載在那些位置?將占據多少版面?新聞將強調些什麼?這裡雖然沒有任何客觀的標準,但從政者最起碼要知道其中約定成俗的原則。政府官員一言一行,都是動見觀膽,特別是在公眾場合,眾目睽睽,有人眼,還有電眼,凡事都有一條線,悠遊在安全地帶,甚至經常幽默消遣一下,都沒事,但不論發言或說話超出過了頭,就會出事。何況,官員更要牢記他們沒有隨意發言的權利。名嘴市長 靜下心來張添松/國營事業員工(台北市)本來以為,柯市長就職後,會因為政務繁忙減少上媒體的次數。但一個多月來,每天打開電視機,卻仍然看到他上遍電視台政論節目,並接受國內外媒體專訪。其頻率甚至比選前還高,稱他是名嘴市長應不為過。話說多了,難免有失。接受周刊專訪時他說,國家被殖民愈久愈文明,被媒體批評後就說是翻譯人員水準不夠,人家公布訪問錄音帶還原真相時,他又說媒體不要抓兩個字(殖民)的語病就窮追猛打。接受電視專訪說,與趙藤雄見面故意遲到十五分鐘,說是師法毛澤東戰略,故意藐視趙藤雄。但被媒體詢問時,他又改口表示,只是開玩笑,「毛澤東戰法是什麼?我都不知道。」明明曾經告訴名嘴,選前有人想捐三億元給他,當記者求證誰是三億男時,卻吱吱唔唔不肯認帳還怪人家大嘴巴。總之,不是別人聽錯,就是媒體斷章取義。俗話說,「歹瓜厚籽,歹人厚言語」。身為台北市民,我衷心希望柯大市長能「靜」下心來多做大事,少說大話,千萬不要變成超級IBM(international big mouth)的國際笑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g7 C& Z+ f4 o# `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