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監獄劫持事件暴露的四大問題

高雄監獄囚犯挾持人質事件,昨日清晨在六名挾持者舉槍自盡後落幕。這起驚心動魄的挾持事件,歷經十四小時的對峙,能在人質毫髮無傷下收場,堪稱萬幸。然而,其間掀出的司法及獄政管理問題,確實值得司法、法務及相關各界重視。這起監獄挾持事件,六名囚犯顯係事前經過共謀策劃,因而能夠利用獄方在看病、會客上的管理疏漏,挾持管理員和替代役男為人質,並利用人質交換取得槍械庫中的長短槍,形成要脅和對峙之勢。如此棘手的監獄挾持典獄長事件,是台灣治安史上首見,以現場警力荷槍實彈的嚴密部署看,可知情況之嚴峻。但即便在這樣惡劣情勢下,獄方的整體應變仍有兩點值得肯定。一,其間兩次人質交換,都是較高層獄官自願取代低層管理員及替代役男,充當人質,顯示了他們的冷靜與勇敢,也使情勢處於較易掌握的狀態;二,在典獄長成為人質後,其他監獄管理人員根據「暴動處理程序」的SOP流程全數撤離,而未屈從挾持者之要求開啟通往外面的閘門。正因為獄方將情勢控制在特定區間,因此六名囚犯的挾持行動未蔓延成整座監獄的暴動,更未放縱其得逞脫逸,故得以免於社會的不安。這六名囚犯最後舉槍互射自盡,他們是否全皆出於自願,真相仍待查明。儘管首謀鄭立德在事發第一時間接受媒體訪問,即透露有「自我了斷」之意;但是,若僅為表達對司法與獄政的不滿,有無必要採取如此玉石俱焚手段,令人費解;無論如何,六條生命的代價未免太高。檢視這次監獄挾持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們認為其中有幾點必須徹底檢討:第一,監獄的員額及管理問題:這次六名犯人能輕易利用看病的機會挾持人質,顯示獄方在這方面的管理暴露出很大疏漏。高雄監獄有二千多名人犯,但管理員僅二百多人,員額顯然不足因應,也因此配置不夠周密,致讓挾持者有機可乘。包括囚犯如何取得剪刀作為攻擊挾持武器,顯然也是管理漏洞造成,卻一步步擴大成為嚴重危機。第二,政商人物在監的特權待遇:這次挾持者最感不滿的,就是陳水扁在獄中享受絕佳待遇並輕易保外就醫,但其他監獄犯人的人權問題諸如罹病、勞動、司法人權皆遭漠視,讓他們感到極為不公。對此,民進黨聲稱這只是囚徒的「藉口」,柯文哲則大談政府應如何制訂一套適用於所有犯人的辦法;事實上,辦法本來就訂在那裡,但如果不是綠營鍥而不捨地施壓打破規則,有些醫師更為他提供體檢紀錄,陳水扁如何有理由破格保外在家?從某個角度看,綠營利用政治手段為陳水扁開啟了出獄之門,這和鄭立德等六人挾持人質意圖逃獄,能說沒有因果關係嗎?第三,替代役男是否適宜在監獄服役:近年替代役男的役職範圍愈來愈廣,雖可填補機關的人力短缺,但以監獄這種高風險部門,卻不宜讓社會經驗空白的替代役男擔任。因為,這不僅使他們易陷於險境,也容易造成監獄的管理空窗;這次,囚犯的首要下手目標就是替代役男,必然知道那是最弱的點。美國聯邦監獄的守衛,必須要四年制大學畢業,至少卅六歲,或曾擔任過執法、假釋、矯正之類的工作;可知,替代役男不應在監獄工作。第四,對峙現場的談判、部署與秩序:這次事件一發生,立即被媒體引申為中南美的黑獄暴動;事實上,挾持者兩度接受替換人質,其間又有「大哥」級的民代進入協商,都顯出其處理具有台灣的「民間」特色,而非官方制式規範。包括矯正署長代念囚徒聲明,雖有人覺得不妥,但或許有兼顧人質安危及降低挾持者敵意之作用。然也正因為「插曲」不斷,談判的主軸由誰在掌控,便顯得模糊。此外,若干媒體為了貪功,使用空拍機在監獄上空拍攝畫面,讓挾持者誤以為警方動用直升機攻堅,因而對空開槍掃射。這顯示現場隔離控制不佳,外界這類突兀舉動極可能激怒人犯,導致他們萌生殺機。媒體報導一手消息固然重要,但絕對必須以人質安全為重,至少不可增加獄方和警方處理的負荷。挾持事件落幕固值得慶幸,請不要忘記人們在懸疑對峙期間有過的焦慮。如果漏洞不補,聽任許多規定形同虛設,下一次再發生這種事件,結局恐怕沒那麼好過。$ C$ z( L; j; [, @' _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