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資訊] 七人車爸爸點評 Honda Stepwgn Spada



新一代本田Stepwgn在港每年銷量保守估計將超過一千部,新車無論車身設計及引擎配搭都有新話題,改動之大在日本車款之中並不常見,編輯部兩位「七人車爸爸」Benny及Eric今次決定一同詳細試駕8座位的Spada版,從七人車用家角度逐點評論新Stepwgn的優缺點。

覺得新Stepwgn外觀如何?
Benny:未試車前看到圖片,感覺新款的車身比舊款細,特別是香港稱為L版的式樣,車頭設計給我的感覺像一部「細車」,看到Spada版真車時,這感覺並沒有大改變,或者是因為上一代Stepwgn的大面積電鍍鬼面罩實在太有氣勢吧!論車身尺碼,新款其實比上代長了45mm、高了25mm、軸距亦長多35mm,闊度不變,即是車身實際上是大了,尤其是身高由兩代前的1,770mm,進化到上代的1,815mm及現在的1,840mm,意味著愈來愈多樓底不高的停車場或已無法進入,車身變高之後,以往Stepwgn車身相對同級車較矮的有型元素也減弱了。

Eric:新車比上代長及高,車頭設計亦較流線型,不設上代面積大大的電鍍鬼面罩,車頭少了點霸氣及剛強味,但卻多了點溫文及時代感。今代Stepwgn屬第五代,如果大家對Stepwgn熟悉的話,可能都會記得在香港極之流行的第三代,車側那條極搶眼的傾斜骨線令外型變得相當sporty,當年吸引了不少年輕買家。之後的第四代不設這類骨條,外型明顯不夠第三代吸引。新代Stepwgn卻重新引入類似第三代的腰線設計概念,並將之發揮得更淋漓盡致,因為其筆直如弓箭的腰線甚至與鋒利如鐮刀的前、後輪拱摺線結合起來,組成強而有力的輪廓,似浪又似風,帶出一種向前衝的衝刺氣勢,確實為新車增添不少運動化氣息。

對Waku Waku雙模式尾門的看法
Benny:我用了很多時間也想不出車尾行李艙門的兩種開啟方式有甚麼實際功用,亦曾就此設計與上個月曾到日本試車的同事阿Ting展開激辯。我對車的設計比較執著,例如左右必需對稱,以前豐田Echo Verso為了遷就行李艙的掩門開啟方式,尾門右邊斬去一個角,遠看尾門像撞凹了似的,相當礙眼,現在新Stepwgn尾門的設計並沒有那麼草率,只是中間偏右多了一條垂直的柱,從睹後鏡看不像舊款那樣公整。對我來講,乘客可從這尾門進出是意義不大的,因為用七人車多年,大家都不覺得在中間側門上落有甚麼不足,反而傳統七人車上揭式尾門車尾要有充裕空間才可開啟,現在多了一個掩門功能,在較有限的空間亦較易存取行李艙內的物品,反而是一個賣點。但是,雙模式尾門的設計較複雜,組件多,而且較重,會引伸出支撐著整個尾門的兩支油壓臂是否耐用的問題,而一旦遇上碰撞損傷,維修費相信會較高昂,另外要留意每次更換車尾反光車牌時,必需確保牌板安裝位置沒有「過界」,否則一開掩門就有牌板刮花車身油漆的危險。雖然我已想不到這Waku Waku尾門的其他優點,但當我跟一位想「追多名小朋友」的年輕爸爸談起這設計時,他靈機一觸說:「當中排裝了兩張嬰兒座椅時,尾排乘客能夠在尾門上落,則比任何七人車都方便。」

Eric:我使用了七人車(MPV)已有8年之久,第一部是8座位第一代Stepwgn,當年的Stepwgn僅設單趟門,加上兩隻前門及一隻尾門,全車僅有四隻門。單趟門在使用上確實有點不方便,當中、後排坐滿6人要落車的話,就要排隊遂個落,頗花時間,當時我曾天馬行空地想過,MPV的第三排乘客如果擁有自己的車門上落就好了,我當時的想法是B柱至D柱設置一雙對開式掩門,換句話說,中門是向車頭打開的掩門,為第三排乘客而設的第三隻門是向車尾打門的掩門。想不到在數年之後的新Stepwgn,真的設有為第三排乘客而設的Waku Waku雙模式尾門。Waku Waku尾門除可上揭式開合,更備有側開模式,方便在狹窄位置打開尾門提放物件,甚至可讓第三排乘客上落車。我嘗試過坐在第三排,將坐椅收摺自行從尾門落車,整個過程不複雜,操控上及設計上都是合理的,不過大前提是行李廂沒有擺放大量行李,因為乘客是要經過行李廂落車的。

我覺得任何革命性的設計都需要時間去適應,Waku Waku尾門中間設有一條柱將玻璃分成左右兩邊,我駕駛時從睹後鏡望向尾玻璃初時確實覺得有點怪怪,但駕駛了一段時間後亦逐漸適應了,不覺得是甚麼一回事。正如從尾門落車,現在聽起來覺得好新奇,如果將來車主用熟了第三排座椅的收摺方法及Waku Waku尾門,由尾門出入變得易如反掌時,大家對Waku Waku雙模式尾門的設計便不容置疑。

沒有天窗重要嗎?
Benny:以前,很多車款都以一個天窗或玻璃天幕頂來界定是否高級型號,於是很多人買車也首選天窗版,實際使用卻很少開天窗,相當諷刺。我自己用的七人車並沒有天窗,所以新Stepwgn不設天窗個人認為不是問題,何況買天窗版七人車的用家不少都只是希望車廂多些開揚感,Stepwgn是低地台、高車身的設計,採光度已很足夠。至於Stepwgn不設天窗的原因,據了解是由於日本人買車不愛揀天窗,所以近年推出的日本車,不少車廠已剔除了天窗的設計,本田的營業代表則力銷沒有天窗的車架結構更紮實安全,如他們能同時提供有天窗及沒有天窗的車架剛性數據作比較,冇天窗更安全之說才夠說服力。

Eric:我之前部七人車是前後雙天窗,兩隻都可開啟,現今的是一個大型玻璃天幕頂,附設電動遮陽簾。老實說,可以打開的天窗其實用得很少,因為行車當中吹入車廂的風剛好吹著頭部,我和家人都不喜歡。玻璃頂白天少用,因為怕曬,反而暗天、下雨天或晚上才會使用,但在這樣的天氣及時間天空又沒有甚麼好看。在香港一年四季開車都開冷氣的大趨勢之下,我個人覺得能打開的天窗用途實在愈來愈小,至於天幕頂仍有其可取,因為小朋友看到最開心,不過如果將玻璃頂的位置騰出,安裝一個頂置LCD屏幕用作看卡通片的話,我好肯定小朋友會更加開心。

1.5公升Turbo引擎表現
Benny:由2.0公升自然吸氣引擎改為1.5公升直噴Turbo引擎,以日本車廠來說絕對是大刀闊斧的舉動,站在縮量減排的立場,這方向絕對正確。不過,新舊引擎馬力都只得150匹,令我想起某老牌1.5公升房車由1990年代到現在都只維持「百零匹」輸出,個人認為本田長線應加推更大馬力的Turbo引擎,以滿足不同類型用家的需要。這台編號L15B的1.5公升直噴VTEC Turbo引擎,低轉扭力明顯比以前的2.0公升引擎強勁,一般駕駛只需輕踩油門,保持引擎轉速在2,000rpm前後,已可滿足七人車的代步需要,新版車重雖然比舊款增加了約60kg,但同一路段進行的0-100km/h加速,新款只需11.44秒,舊款2.0則為12.06秒,可見新引擎的加速性能較強,但聲噪同時也來得較早,以前的2.0引擎要三、四千轉才有較大的聲噪,現在2,500rpm左右已可聽到這些本田獨有的機器聲。

Eric:縮細引擎容積,輔以渦輪增壓器提升性能及改善油耗,這是近年歐洲車廠普遍採用的環保之道。新Stepwgn改用1.5公升turbo引擎,節能方面當然比2.0公升自然吸氣引擎更上一層樓,廠方公佈的數字由上代的14.2km/L改善至16.4km/h,慳油之餘,香港車主每年更可慳回千多元牌費,對於家庭車車主當然是喜訊。你可能會擔心性能表現,試駕完我可肯定地告訴你,這副1.5公升turbo引擎絕對不遜於上代的2.0公升自然吸氣機器,甚至有更爽快的頭段反應。我擁有過兩部本田汽車,EG Civic及第一代Stepwgn,我深信本田是刻意讓一定的引擎聲進入車廂讓駕駛者欣賞的,即使寧靜度有所犧牲亦在所不辭,況且我十分享受。置身新Stepwgn車廂同樣有這種享受,可是我個人覺得這副1.5公升turbo引擎的聲線不及我以往在Civic或Stepwgn上所聽到的自然吸氣引擎聲悅耳,感覺不夠精煉及結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