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聞] 見字如見人|人在狗在 桃花王與大耳仔的慈悲!

2024年5月20日週一
特約記者:冼麗婷
攝影:謝榮耀

賴伯伯和大耳仔是一對好拍檔。


有賴伯伯的愛錫,大耳仔確實幸運。

元朗朗廈村桃園士多養了一隻很英偉的褐色唐狗,名叫大耳仔。因為大耳仔好客,記者跟牠進入了茶座,還聽了老主人賴偉祥(賴伯伯)上下三代人的故事。

無論關於歷史或是人生,時間及地點重要,都不過是因為人。

說到朗廈村的歷史,它是條客家村,著名的陳符祥別墅就在桃園士多百步之內。據稱,別墅曾經是港英政府警署,日佔時期被徵用作日本憲兵軍部。現在別墅丟空,兩旁門聯寫着:「明德馨香故里台山傳一脈;任賢孝友潁川香海自千秋」,門上橫扁「陳明任堂」,是香港商人陳任國的家族堂號。陳任國兒子名陳符祥,父子二人創辦陸海通公司,也是灣仔六國飯店的創辦人。


朗廈村的陳符祥別墅原來大有來頭,是由陸海通、六國飯店的陳任國家族建立。


別墅的門聯寫着:「明德馨香故里台山傳一脈;任賢孝友潁川香海自千秋」。

歷史無聲,鄉土活着碌碌營生的村民,包括大耳仔主人一家。賴伯伯父親四九年以後來香港,在元朗朗廈村種桃花。八九年以前,賴伯伯曾在內地開塑膠廠,由父親一邊種桃花,一邊照顧幾個孫兒。後來因中美關係變差,他又回到元朗承繼父業。

回說記者跟大耳仔進入士多後,主人賴伯伯比牠更好客,主動招呼客人坐下,不管幫襯不幫襯。話說多了,吃碗餐蛋麵,他兒子阿偉說:「你是爸爸的朋友,奶茶送的。」

記得二月早春,陽光明媚,吃麵嘆茶看大耳仔,悠閑的自由彷彿不再陌生。七歲的大耳仔兩呎多高,啡褐毛色,充滿光澤,體格健壯,長長的四條腿,走得英姿凜凜,算是唐狗界中的靚仔。賴伯伯說,牠小時候一對耳朵長得特別大,就替牠起名大耳仔。名字聽來,很有點動物漫畫的卡通感覺,後來狗兒成長,耳仔依然跟小時候一樣大,跟身體成正比了,但主人還是叫牠大耳仔。

看毛色,就知道大耳仔是條被寵愛的狗,事實,牠狗命不錯啊。


賴伯伯跟家人開設的桃園士多茶座,跟陳符祥別墅相距不遠。


大耳仔跟賴伯伯關係有多好?聽賴伯伯的兒子阿偉說,大耳仔永遠跟在父親身旁,像個私人保鑣。

狗和主人的關係,是咁的。按兒子阿偉說,大耳仔永遠跟在父親身旁,走在村路,東南西北,亦步亦趨,像個私人保鑣。老人家每天回家睡午覺,牠會伏在床邊幾呎外等兩小時,不叫一聲,也不走開,耐心得像私家看護。伯伯就是半夜要到大屋外的獨立廁所解手,大耳仔也會捱眼瞓,隔着門等他出來。

一隻狗的忠誠,不會是無緣無故的。話說大耳仔一歲時候,農曆新年,老主人在鄰居家中吃飯喝酒,牠在外邊等。突然鄰村燒起大炮仗,對聽覺靈敏的狗兒來說,那是天崩地裂的巨響,大耳仔年少無知,嚇得拔足狂奔,不知不覺,竟然走過錦綉花園大迴旋處,可能進入了屋苑範圍。

「牠回來之時,一頭血淋淋。」阿偉的太太陳玉如說。


賴伯伯的媳婦陳玉如說,大耳仔都捱過苦:某個農曆新年,一次燒炮仗巨響令牠受驚逃跑,幸好有好心人發現將牠救治,最後由賴伯伯接回。

世間上,有惡,也就有善。當時牠頭頂捱了一刀,皮開肉綻,幸有好心人把大耳仔從錦綉花園送到一間獸醫診所,獸醫按晶片記錄,致電賴伯,把牠領回家。「甚麼人可以對一隻小狗下這樣的毒手?」賴伯與太太又氣又心疼。從此,大耳仔頭頂留下刀疤。也不知是不是經歷過兇險,大耳仔從此跟着老主人,寸步不離。一早一晚,狗有三急之時,主人放狗自行解決,牠會走上深山,從來不會讓 poo poo 把村中小路弄臭。

人與狗,關心,收在細節裏。賴伯伯每月替大耳仔杜蚤兼沖涼,不用搔癢的狗兒,在同伴中特別威風。最重要,一日兩餐,風雨無悔,閒來還有零食,例如給寵物吃的牛肉乾、豬肉乾或雞肉乾,大骨頭更是少不了,這樣的主人,這樣的狗命,夫復何求?


到底大耳仔有幾好服侍?賴伯伯每個月都會幫大耳仔杜蚤兼沖涼;每日兩餐當然不缺,閒來還有零食如牛肉乾、豬肉乾。難怪大耳仔一直跟着賴伯伯了。

大耳仔會跟着賴伯伯周圍走。

如果,有一種利益關係,能長期定時維持,那總有責任與愛在裏面。人一生追求永遠的守護,一隻狗能以牠的方式給你奉獻。令人傷感是,狗命總比人命短,一生一世,也只能是狗兒向人付出。狗狗生命的盡頭,往往教曉我們傷痛與愛是人世的循環。

賴伯伯從十多歲開始養狗無數,帶着狗兒走過田野山丘,進出桃花林,匆匆歲月,現在伯伯七十多歲了,一條一條狗臉歳月,埋在沉澱了的過去。記者到訪那天,伯伯因為氣促,從桃園士多走回村屋的五分鐘,中途也要依在一輛私家車旁喘氣,大耳仔,很懂性的在一旁看主人動靜。直至主人回到簡樸村屋,人狗都安樂了。


賴伯伯十幾歲時已經養狗,轉眼間已 60 年過去,與不少毛孩的生命邂逅。

五分鐘路程,像濃縮了的人生,伯伯在健康走向衰弱之時,身邊輪轉回饋的,是充滿精力又懂性的大耳仔。他承接了的桃花園,兒女都不願接手。阿偉長大以後,有段長時間離村外闖,甚少回家,直至四年前,才回來經營士多,做簡單的食物,過簡單的生活。

「如果我早十多廿年改變,讓祖父母看到我今天好好生活,讓我有機會孝順他們,不用擔心,那有多好!我一定帶他們去飲茶,煮好東西給他們吃。」對親人最好的,總是關於吃。阿偉在茶座跟記者自自然然的說起心事,他的故事,比曾經炮製過的豬扒包和牛筋腩迂迴曲折。五十歲人,講起祖父母,依然像個孩子。千山萬水走過,放在父母面前,他仍是個寶貝。


賴伯伯的兒子阿偉,現時一同打理桃園士多。記者跟阿偉做訪問的過程中,阿偉不時提起,如果當初能夠早些歸家照顧祖父母就好。

「現在好好照顧父母,不也足夠了?」記者有時說道理跟問問題一樣多。甚麼時候,我們能安靜於三餐一宿,照顧一眾貓貓狗狗,餵魚養烏龜。能讓狗兒安穩的人,生活也必安穩,像賴伯伯。

五月時節,茶座旁的草地外種了木棉樹,風一吹,漫天無力的棉絮像「飄雪」散落草地。不少客人看為浪漫,有人感覺是思念。阿偉不時和太太蹲下來,在它們變成種子或垃圾之前,一小撮一小撮拾起,像捉住了當下。拾飄雪?人生不免徒勞。走過怎樣的路已不重要,當下真實的木棉生命,都握在手上了,虛與實,全由心裏掌控。桃花園,活過三代人的努力與波折。現在跟着阿偉與太太後面的,另有兩隻大狗和幾隻小貓,牠們也像大耳仔一樣,守護主人。

信佛的人說,耳朵,代表菩薩的慈悲心,耳朵長得愈長愈大,愈能聆聽眾生之苦,大耳狗,讓我們聽無盡故事的善念。


桃園士多茶座還有養魚。


也有幾隻小貓。


不只是大耳仔,其他狗狗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人跟動物的桃園莫過於此。
1

評分次數

  • prodigydou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