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惜花連盆 - 盆子的學問



所謂「愛屋及烏」,對愛花人來說;盆子與花可說是相依為命。

看重盆的用意,並不是要愛花人選高貴的盆子或是把盆子鑲金包銀,而是適用、合用最重要。

1、了解植物型態與生長上的特性,選擇形狀合適的盆子。

2、觀察植物的大小,選擇尺寸合用的盆子。

3、依照盆子材質特性,與植物作搭配。

4、最後才是形色的美觀要素,選擇與植物可以襯托呼應的盆子,來個美上加美。


   

植物型態與生長特性,是觀察植物是細瘦高挑,還是低矮匍匐的外觀型態。並近一步了解根系的深淺。例如有樹型姿態的福祿桐、南天竹等植物,長得玉樹臨風、風流瀟灑,如果用個圓敦扁盆來種,那畫面就是個滑稽。白雪蔓、卷柏這類趴著長的植物,要是種在瘦高盆上,實在也不怎麼好看。

  

根系的型態得要有經驗才知道植物的根是直是散、是深是淺(換盆是個了解植物根系的機會)。一般來說直根系植物種深盆(造型瘦高)不會錯,例如根莖類蔬菜、向日葵、蜀葵等植物都是。其他如國蘭、或多肉植物中的臥牛、壽等植物的根又長又直,用深盆種可以讓根得到充分的伸展,通常會長得比較好。至於淺根的植物是多數,用最一般高寬比例的盆子就通用。以杜鵑花為例,盆栽的根系大約只有10-20㎝深,用深盆對根系的發展沒什麼幫助,選用寬盆才能讓根系往四面八方伸展。特殊的種類如一些匍匐性植物如遍地金、普剌特草等,即使用5㎝深的淺扁的盆就足矣。

   

用哪一種盆子種花比較好

盆子的材質形形色色,天然材料的有椰纖、椰殼、蛇木、木材、竹筒、泥炭、紙纖維…等;泥土燒製的有瓦(素燒)、紅泥、鐵砂、陶、磁…等;塑化合成的有使用最多的 PP(聚丙烯)以及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各種PE(聚乙烯)如黑軟盆用的 LDPE(低密度聚乙烯)還有回收塑膠合成製品;金屬材質的則有馬口鐵、銅、不鏽鋼等;其他還有石、水泥、玻璃……等等。各種材質的盆子都有其優劣點,取其輕重、粗細、價格與風格,端看個人喜好。當然,家裡不論各種鍋盤碗瓢、蛋糕盒雨鞋安全帽,只要可以盛裝介質,來拿種花亦無不可。只是容器底下最好有排水孔,可以讓多餘的水排出,這樣照顧起來會容易些。


  

先來說說最普遍的塑膠盆,質輕、便宜、製作容易是塑膠盆的強項。其中佔9成是 PP(聚丙烯)材質製作的(圖右)。要注意的是同為標示 PP 的塑膠盆,因為用料不同(主要是分子量及工序不同)、盆子厚度以及是否添加抗紫外線的成份,會讓耐用程度大不相同。常見種吊盆植物以及5、7吋盆花使用的白色 PP 塑膠盆最不耐紫外線,擺放在陽光照射到的地方,大約一兩年材質就會變色、脆化。紅泥色的3至7吋生產栽培用的薄 PP 塑膠盆其次,曬久了會褪色與產生裂痕。材質厚且大多有在盆身雕花或製作材質紋路的PP塑膠盆較經久耐用。

  

泥土高溫燒製的盆子,除了質感豐富多變外,優點還有重量這一項,尤其是植株高大或容易頭重腳輕的植物,盆子加上介質的重量後,通常可以提供足夠的支持力避免整盆傾倒。至於種類的劃分,我分為有上釉和沒上釉的兩大類,因為釉料會影響泥土盆最重要的一項機能—「吸水」。沒上釉的瓦盆我最推薦,他可以吸收介質中的水分由盆壁蒸散,所以種根部怕溼的植物如氣生蘭、多肉植物…等很合適。使用前務必先吸水再用,以免乾燥的盆子吸乾剛換好盆介質中的水,如果根部直接接觸到盆壁我想馬上會變木乃伊根吧!有人問瓦盆種久了會有盆壁白白或是長青苔的現象。盆壁變白是肥料、介質與水中無機鹽,被盆子吸出後盆壁乾燥形成的結晶,有這現象可能是肥料過剩或水質太硬,介質太久沒換也會這樣,把這當成警訊看就知道栽培上可能有問題了。至於長青苔則是環境溼度高,卻有其自然漂亮。

   

紅泥盆、鐵砂盆等盆子的特性和瓦盆相似,只是價格貴上很多,尤其是畫鳥雕花寫字的藝術盆器,在盆景界與國蘭界用得很多。雖然價格不斐,若能配上得宜的植物讓彼此互相呼應,就能互相彰顯價值。上釉的陶盆與磁盆基能上與塑膠盆無異,只是盆底大多只有小小一個排水孔(甚至沒有),這就不及其他盆子了,這個問題以蘭花組合盆最嚴重。這兩種盆子觀賞大於實用,因此主要出現在室內的場合,陶盆的樸實粗曠與磁盆的精美細緻,如果能視環境場合與植物質感巧妙搭配,會讓植物的美觀大大加分的喔!


盆子大小有關係


   

這是選擇盆子時的另一個問題,而且通常是盆子過大多於盆子太小的問題。大家似乎總有預期心理,想像「種了植物會長大,所以一開始就用比較大的盆子來種,如此才有夠的土讓根生長。」

事實總不如想像地那樣!
例如我們從花市買回一吋的辣椒幼苗,直接把她種在7吋盆裡會有什麼結果?也許有人會說這樣也沒甚麼不行啊,辣椒不也是這樣長大了?
沒錯,用太大的盆子種植物不會把她種死,只是會讓她生長差一點、慢一點而已。怪怪--好像對她好他還不領情哩,怎麼會這樣???


   

一般種植植物的原則大約是每換盆時,就將盆子增大1號(生長旺盛的植物不在此限)。這1號在世界各國的標準不一,大約是1吋左右(2.5-3㎝),最多換上大2號還都還OK。也就是說3吋換4-5吋,5吋換6-7吋盆徑的盆子。為什麼要這麼麻煩,不將3吋盆的植物一下子就換到7吋或更大盆徑的盆子呢?

原因就出在根部與盆子內部微環境的互動關係,盆子內最容易有空氣與水分的地方就是盆底與盆壁,所以根部伸展的時候就會朝向這兩個地方。每當我們換盆將盆子取下時,看到密佈盆底與盆子內壁四周旺盛的根與微小的根毛就可以證明這點。循序漸進的換盆,可以讓根系漸進式的發展,維持在盆內多又密的狀態。如果一下子換過大的盆,會讓根系直衝盆底與盆壁,造成根系細長但是不多的狀況,沒有夠的根會讓植株換好盆後生長略為停滯,後來生長也會略為緩慢。我常舉一個例子,想像盆子內是一個都市,要都市繁榮發展不是開幾條主幹道就行了,還要有密密麻麻的街路巷道才可以,這樣了解了嗎?


   
    尺寸齊備的蘭花用塑膠盆

盆子太大還有澆水不易控制和盆內微生物相發展有關係,這可從蘭花業界普遍用比一般認知還要小很多的盆子來種蘭花得知。以市場常見的3-4吋軟盆蝴蝶蘭來說,通常兩側葉片展開的幅度已經超過20-30㎝,看起來就是站不穩的樣子。秋石斛蘭即使2-3枝莖超過30㎝,盆子也還是用3吋盆,單獨一盆放根本站不住(花農是固定在格籃中的)。這並不是花農吝嗇捨不得用較大的盆子與更多的介質來種蘭花,而是這樣即足夠這些蘭花的根系發育。太大的盆子會使用很多的介質,相對會使介質內部溼度排除與蒸散不易,蘭花便容易爛根,中心部高溼且透氣通風不良,讓與蘭根共生的蘭菌生育受到阻礙。

   

什麼情況下要換盆

知道這些盆子哩哩叩叩的東西後,無非就是為了換盆而準備的。我常用「搬家」這個概念來形容為植物換盆。通常搬家是逼不得已的事,誰都會習慣於安穩的生活,搬起家來勞民傷財,還會丟個東西、弄壞什麼的。其實對植物也一樣,換個盆多少會修枝剪葉,破壞一些根更是在所難免。所以換盆這個動作一定要思量而為,不要一時興起就蠻幹下去了。尤其最怕幫植物三天兩頭就換房子,又不是漂泊不定的旅人時時找新窩,千萬要記得:「植物不是『動』物!」植物根系需要的是穩定的生長發展環境,不要才恢復長新根又換盆讓根又從新來過一次,植物「一動不如一靜」這個原則得常記心中。


   

沒有誰可以建議或規定多久換盆一次,這要看植物的生長狀況而定。如果植物有下列幾種狀況,就表示可以進行換盆的工作(換盆和改善介質通常是並行的工作,但本篇先只講盆子的問題,以免太複雜):

  

1、盆栽即使澆過水,仍很容易表現出缺水狀況:這問題可能出在植株太旺盛,造成葉片水分蒸散量太大(上圖)。如果盆子小、介質少加上介質保水力不足,就很容易出現澆過水不到半天,植物又出現缺水奄奄的樣子。這在烈日高溫與風大的季節最嚴重。改善方法有修剪過密葉片、更換介質與換大盆子等技術。

2、植物很容易傾倒:頭重腳輕站不穩,風稍大一點就東倒西歪。為了植物生長與安全性(陽台的盆栽可別掉到樓下去了),可以換大一點且重一點的盆子來重。

3、介質表面或盆底可以看到根系露出:這表示盆子內的空間已經容納不下根系生長所需,要幫她們換更大的家嘍!

4、植物生長緩慢甚至停滯:這得先看溫度、日照等環境條件是否合適植物生長?平常澆水、施肥等維護管理是否也都正確做了?檢討之下都正確但植物仍然不太生長,這就可能是盆子太小讓根系糾結且介質已經劣化導致根系生長不良。換盆並換介質是改善的方法。

5、買回是植物的幼苗:一般菜苗是1吋的穴盤苗或3吋黑軟盆苗,草花則絕大多數都是3吋黑軟盆苗。這些盆子都已經無法容納植物生長所需,所以買回來就換吧!例外的是蘭花的3吋盆植株,有些蘭花即用3吋盆種仍無礙,只是換4-5吋的盆子種會更好。

看了上面5點,應該對如何判斷是否該換盆有點概念。有一點要提醒的是,換盆是有時間性的,尤其是除了幼苗之外的盆栽,換盆要依照植物生長季節與溫度等氣候條件來決定換盆時機,不是說換就換的。


   
    根系露出介質表面了

爾偶看到有人種花數十年沒換過盆的,未必長得差到那裡去。家裡一些用2尺以上大盆種了6-9年的小喬木或灌木,可以想見換盆是極其困難的事。如果真有根系糾結生長不良或土壤劣化的問題,只有用鬆土或局部換土的方式解決。

   
    這盆緬梔盆栽直接放在地面,結果根系竄出排水孔後伸入地下,非換盆不可

[編輯轉貼]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講開盆,,咁啱我今日買左幾平盤,三個16吋同,一個8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真匿名
謝謝分享寶貴經驗...........
謝謝分享,獲益良多,一盆植物配置一個合適而又美觀既盆,真系曾添唔少生氣
1

評分次數

  • chowold2

又學到野 !
16"那種用來種風信子或水仙都好襯.
16"那種用來種風信子或水仙都好襯.
vandas 發表於 2013-2-17 02:10 PM
其實我買呢幾個盆都唔知要黎種乜野,不過貪佢平
真匿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