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誰在欺上瞞下,讓班機飛向死亡之路?

據復興航空機師爆料,失事班機墜毀前,機長廖建宗當天上午已完成一趟台北/金門的往返勤務,並在飛航登錄表上留下「引擎有異狀」的報告;但地勤人員唯恐班機誤點遭民航局罰款,要求他「先飛完這班再說」,不料竟使該機飛上死亡之路。如果此一傳言屬實,復航的飛安管理制度和心態都要打掉重練。復興航空昨天鄭重否認這項傳聞,民航局也聲稱並未接獲任何異狀報告。此事的真相如何,其實並不難查證,其間可能的情況諸如:地勤人員或者故意隱瞞實情,或者在飛航登錄表動了手腳,或者機長報告的狀況僅屬口頭等,或者爆料者故意捏造或扭曲事實。這些,飛安人員及檢方都不難透過約談與行政稽核來抽絲剝繭,發現真相。我們寧可相信,如果引擎問題真的很嚴重,廖建宗應該不會願意再進入駕駛艙,拿自己和乘客的性命開玩笑。但無論如何,這架班機之所以失事,主要是引擎雙雙故障而失去爬升動力,這點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亦即,不論廖建宗當天有否簽報異常狀況,復航都無法迴避機件失靈的問題。事實上,復航去年四月購入這架新機時,途中即因引擎故障而必須臨時轉降澳門,換上新的引擎,才飛回台北;這樣的轉折與變故,是否潛藏系統接合失靈的死角,也是復航必須坦誠檢視的盲點。依民航機的設計,雙引擎飛機如果失去一具發動機動力,應仍可維持基本爬升,足以飛回機場降落,這是民航機師模擬機測考最基本的科目。然而,失事的GE235班機卻在短短時間內一路喪失高度、速度,直至墜河;因此,該機是發生了比單發動機失靈更嚴重的故障,這是原廠設計的瑕疵或復航維修不當,或是機師操作的問題,都需要進一步追查。追溯飛安會紀錄可發現,民國一○一年五月二日,復興航空一架GE515航班的ATR客機,也是在松山機場起飛後左發動機故障,待要重新進場時居然迷失位置,一路飛進七星山區,最後才緊急掉頭飛出。其間,飛機發出五次「失速警告」、三次「地面接近警告」,最後仍能安然降落,實屬天幸。再看去年震驚各界的GE222馬公空難,調查發現,機師尚未目視跑道,就已下降至過低的高度,導致最後要重飛已經來不及。就這些現象來看,復航的ATR機隊在航務或機務上,顯然都有檢討、整頓的必要。復興航空近年銳意擴展,引進新機、開闢航線、提升服務,搭配島內外觀光市場成長的大環境,在營運上有亮眼的成績。然而,飛安終究是旅客搭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航空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機師提出引擎有異狀的報告,地勤人員卻依然任意放行,這種心態,把飛安置於何地?而如果只是為了規避民航局的些許罰款,卻把大批旅客的生命送上險途,這又是多麼不負責任的經營態度?進一步看,金門航線近年之所以變得如此熱絡,主要是拜兩岸交流頻繁之賜,許多旅客透過金門中轉往來兩岸。這次失事班機上,五十三名旅客中,即有卅一人是大陸旅客,遠超過本地乘客人數;但經過大規模救援,迄今僅有三名陸客獲救,其餘廿多人均在死亡及失蹤名單。亦即,復興航空靠著大量陸客建立起金門航線的營運規模,卻無法以一絲不茍的精神保障旅客往返離島的安全,委實令人遺憾。這次空難,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民眾第一時間可以掌握的資訊相當豐富,墜機畫面被路過汽車的行車紀錄器拍下,班機失事前的航跡、通話資訊也可在網路上查到。然而,網路上誤判或信口開河的訊息也不少,例如宣稱ATR是「連中國都淘汰的落伍機種」,即有誤導之嫌。ATR系列問世卅年,總產量超過一千架,是全球短程區間客機的銷售冠軍;它雖不符合幅員遼闊的中國大陸之需,卻絕非「落伍」機種。復航的ATR機種之所以接連出事,除了多用於台灣離島運輸,其維修保養制度是否得宜,以及內部對飛安控管的態度夠不夠嚴謹,才是更重要的關鍵所在。對於這場不幸的空難,我們呼籲相關部門必須深入徹查。除了解讀黑盒子留下的訊息,對於機長通報「異常」卻遭地勤隱匿的傳聞也應仔細過濾,並徹查是否有人欺上瞞下違反作業標準,讓金門班機飛向死亡之路,務必誠實把真相公諸社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