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蔡英文的抉擇:台獨叛徒或台灣罪人

蔡英文宣布參加民進黨總統初選,邁向她的最後一哩,也面臨她的最後抉擇:要作台獨的叛徒,或台灣的罪人?這兩個名詞有些強烈,但非此不足顯現抉擇的重大。蔡英文若當選總統而仍堅持台獨路線,一旦內外衝突再起,國家動盪,她即可能成為台灣的罪人;而她若為安定國家,就必須作台獨路線的轉型者、修正者、革命者或拋棄者,即可能被視為台獨的叛徒。瞻望世局及蔡英文的內外處境,她確實面臨如此強烈衝突的抉擇,而她也必須以面對此種抉擇的心情邁向最後一哩。當然,關鍵就在兩岸政策。迄至此時,蔡英文仍否定「九二共識」,且未處理《台獨黨綱》,因而其國政綱領似乎仍是:一、沒有中國的全球化。二、沒有九二共識的兩岸交流。三、維持台獨黨綱的兩岸和平發展。但是,這條路不可能走得下去;甚至可能如綠營學者所說,將造成「兩岸和平框架崩解」。對台灣而言,「九二共識」的「一中憲法」及「一中各表」,可以成為台灣的兩岸戰略支柱;若自棄「九二共識」,則中華民國憲法的支撐力及認同感在台灣人民的心理上皆失憑藉。也就是說,否定九二共識,其實是中華民國的自毀長城。對大陸而言,「九二共識」則是反台獨及默認中華民國現狀的緩衝架構,失此則反台獨即針鋒相對,中華民國的現狀亦受衝擊。有些大陸學者將蔡英文的可能當選二○一六總統,視為「兩岸新機遇」。同樣的說法,北京曾在二○○八年將馬英九當選總統喻為「兩岸新機遇」。但這兩個「新機遇」,卻有本質上的不同。二○○八年對馬英九的「新機遇」,是以讓利懷柔為主;但二○一六對蔡英文的「新機遇」,則是以挾持脅迫為主張。北京當然不會錯失將蔡英文若主政視為徹底解決台獨問題的「新機遇」,但看北京如何回應柯文哲,蔡英文即應知謹慎面對形勢,勿落北京口實而遭挾制,致成台灣罪人。台灣面臨三大難題:一、全球化政策的困境,二、兩岸深水區。三、M型社會的衝擊。不戰勝全球化,台灣在經濟上及政治上將陷危機;但若不能搞定兩岸關係,台灣全球化的前途堪憂;而若不能理順全球化及兩岸關係,台灣的M型社會亦失去調整產業結構以尋求解決策略的基礎。所以,兩岸關係仍是三大難題的核心因素。但是,要處理兩岸關係,台獨顯然已非可行方案。蔡英文如今正處於台灣社會在心理及現實上的重大矛盾中。在心理上,太陽花事件掀起了對前述三大難題的社會憤懣,又以抗中仇中為核心;但是,在現實上,太陽花事件所導致的對服貿、貨貿及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杯葛,仍然是以台獨思維來處理三大難題,卻顯然是拿錯了藥方。因而,蔡英文所面對的矛盾是:在獲得台獨群眾心理的支持下,卻可能必須以「去台獨」的方案來面對現實。所以,蔡英文面對國家內外的困局,而明知台獨已非方案,若志在領導民進黨重返執政,即須有成為台獨路線的轉型者、修正者、革命者、拋棄者的決志,甚至不惜成為台獨的叛徒。因為,若無如此強烈深刻的決志,她的另一歸趨即可能使國家遭遇劇烈動盪,成為台灣的罪人。其實,台灣及兩岸情勢演變至今日,固然有太陽花這一波「遲來的台獨」;但顯然也有一股想要擺脫藍綠糾纏的民意,對民進黨的轉型持有期待。何況,「去台獨」在民進黨中已非新思維,凍結台獨黨綱的提案仍在中執會的待議檔案中。因而,「去台獨」亦是民進黨自救新生之道;蔡英文若是「去台獨」的台獨叛徒,反而將成為民進黨的救星。蔡英文將總統初選期程提前,可以爭取較具時空縱深的操作空間,爾今可為當為之事:一、設法促成泛ECFA架構如服貿、貨貿協議之完成,以便概括承受。二、勿再迴避「九二共識」,而宜試圖從「一中各表」的途徑入手。三、淡化「中華民國是台灣」的邏輯,轉向「中華民國加台灣」的論述。四、從中華民國的反對者,轉為中華民國的承當者。為今之計,蔡英文必須主動操持對「兩岸新機遇」的定義權,不能陷於前文所述北京所定義的挾制脅迫之「新機遇」。瞻望前路,蔡英文須有在「台獨叛徒」及「台灣罪人」作一抉擇的覺悟與決志,非此恐不足以走完最後一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