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旅遊資訊] 慈恩寺

    慈恩寺位于沈河區大南街慈恩寺巷12號,始建于後金天聰二年(1628年),清順治、道光及民國年間均有擴建和重修,是我市現存最大的佛教寺院。     寺院坐西朝東,佔地約 12000多萬平方米。正面是山門,門內有鐘、鼓二樓,往西寺院的建築分為三路。中路最前面是天王殿,面闊三間,檁枋彩繪,朱紅地仗,殿內供奉著四大天王、彌勒、韋馱的塑像。向西依次為大雄寶殿、比丘壇、藏經樓。

慈恩寺

    大雄寶殿建在高臺之上,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後出廊,殿內供奉如來三世佛、航海觀音、四大菩薩和十八羅漢。比丘壇為單檐歇山前廊式,正脊梁上裝有“法輪常轉,國泰民安”的文字磚,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寺院南路自東向西有退寮居、廚房、司房、齋堂、禪堂、法師寮、佛學院等;北路建築有養靜寮、客堂、念佛堂、方丈室、十方堂庫房等。全寺共有房舍135間,建築面積2995平方米。

慈恩寺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僧人曾對慈恩寺產生過重要影響,他的法名函可,號剩人,是明朝禮部尚書韓日纘的兒子,29歲時到羅浮山削發為僧。清軍南下時,他目睹人民飽受戰亂之苦,個別明朝官僚變節投降,于是寫出了一本揭露時事的書《再變記》,此書被清軍查出,將他押送京師受審,後被流放到盛京慈恩寺焚修。函可在盛京組織了一個“冰天詩社”,與文人儒士寫詩作賦,十分活躍。在盛京城發生疫情時,他率眾僧人採藥送藥,救活了很多人,在百姓的心目中有很高的聲望。他于順治十六年(1660年)在盛京坐化,終年49歲,弟子們在千山瓔珞峰為他修建了一座剩人禪師塔。     該寺1985年被列為沈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沈陽市佛教協會所在地。
慈恩寺位于沈河區大南街慈恩寺巷12號
1

評分次數

  • civicboy1969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