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女王2號長345公尺(比36輛倫敦巴士排在一起還要長),重量超過15万吨,能載運約4,000名乘客与船員,它是有史以來最龐大、最具突破性、也是最新式的郵輪。成功試航之後,瑪麗女王2號將於2004年4月16日由南安普敦展開處女航,橫越大西洋前往紐約。它在科技上、動力上与豪華程度上都超越其他所有郵輪,但它的誕生卻結合了少數人的偉大遠見以及許多專家的心血。Discovery頻道將帶觀眾一睹這艘工程奇跡的幕後精采制作過程。在兩小時的特別節目中,觀眾可看到這項不凡計畫的幕後推手,如米奇艾瑞森(Mickey Arison),他是嘉年華企業(Carnival Corporation)的董事長兼執行長(嘉年華企業在1999年并購了著名的冠達海運公司Cunard Line,也就是先前所有「女王號」的營運公司),也就是他委托制造這艘造价8億美元的郵輪。對於瑪麗女王2號這項深具野心的計畫,艾瑞森如此表示:「這是一艘非常惊人的船。在郵輪的觀念上、空間的觀念上、以及尺度与力量的觀念上都十分獨特,与我們之前其他的船只都不一樣。」瑪麗女王2號是要建造成一艘真正的郵輪,在以休閒為主的郵輪業中獨樹一幟。這是一艘越洋郵輪,提供舒适的享受,同時也能承受強風巨浪,准時遵守北大西洋的航班時間。瑪麗女王2號的工程師史蒂芬培恩(Stephen Payne)說明:「當你想到這艘大船將以6天時間橫越大西洋,完全与世隔离,而乘客能舒适自在地從船上眺望洶涌的海洋,這點真的很不錯。」這艘船的工程目標是運用先前船只使用過的最佳技術來制造瑪麗女王2號,同時還要結合21世紀的最新尖端科技。 這艘大船要在哪里建造,是接下來要考量的問題。必須要有夠大的船塢才能處理龐大的建造材料 - 首先是30万塊鋼板,重量達5万2千吨。而在法國西岸圣納捷的大西洋造船厂(Chantiers de l’Atlantique)屏雀中選。這艘大船耗時5年的計畫与建造,還有來自全球的數千名工人貢獻勞力。超級郵輪瑪麗女王2號將讓觀眾看到,造船是一項國際性的任務,引擎來自於芬蘭与美國,而所產生的電力可以照亮有20万居民的都市燈光。4具龐大的吊艙推進電動馬達來自於法國,穩定器來自於蘇格蘭,船頭是在波蘭格但斯克建造的。許多內部設施是在瑞典預鑄,再運來安裝。還有350名印度技師負責安裝空調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