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冷知識分享] 澳門街來由

本帖最後由 huichi0426 於 2012-9-19 11:30 PM 編輯 公仔箱論壇! i1 x! @+ o* ], n3 H- y" r

7 g5 `0 p5 R# ], t* M9 r  c; K! f+ A穗港澳三地關係密切,而因地域發展有所不同,『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一直以來是上世紀老一輩人對穗、港、澳三地的別稱,廣州因為是廣東省府,故被稱為省城,而香港則因華洋集處,且繁榮熱鬧,因而稱之為『埠頭地』,澳門因為地方細少,且又不及上廣州和香港的繁盛,加上相對人口少,商業發展受局限,且因小街細巷特別多,又集中在面積不大的舊城區內,故被稱為『澳門街』,至今『澳門街』仍是澳門的一個別稱。
( E' m5 g( Y$ U: f. `公仔箱論壇  
; O% y. ~5 I2 U0 L   街道,是澳門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特色,在澳門開埠初期,澳門主要街道集中於現今議事亭前地一帶的大堂區,以及花王堂區,和荷蘭園的水荷雀區,其中大堂區的十月初五街、草堆街、賣草地、關前正、後街和大街都是早期的街道,而最古老的街道應是新馬路中段的大街、草堆街和關前街,此三條街道在數百年前已有,當中又名營地大街的的大街,正是澳門當年最早有商貿活動的街道。
* L! _! E6 b4 N% r&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6 `0 D( i* B% e   大街的葡文名稱為(Rua dos Mercadores),意即商人街或商販街,指出是營商的街道,故大街又名營地大街,有說此街位置曾是明朝軍人駐紮之地,所以被稱為營地大街,此處曾是中外客商凝聚之地,進行營商活動的主要街道,而早期的營地大街,在澳門內港未形成時,因大街接近海邊水道,外國商船多停泊在附近水域上落貨物,並在營地大街一帶進行貿易,促使當年的商貿活動由營地大街為始,營地大街成為當時澳門最主要的街道,故也稱『澳門街』,澳門被稱為『澳門街』亦因大街而得名。) L9 U/ Q6 G* X# @" L2 f/ `& @' I
  
" l( N3 _( w" s4 X, [; D! W+ J   大街於數百年前成為澳門商貿中心點,隨後商貿活動延伸至草堆街、賣草地和關前街,草堆街和關前街遂與大街成為澳門最早的街道,該區亦構成為澳門當時的商業中心區,隨著營地大街的商貿活動發展下,議事亭前地一帶的板樟堂,以及關前正、後街和延伸的果欄街,串連了泗街(即十月初五街)、庇山耶街(爐石塘)、米街,以及後來延伸至沙欄仔附近區域,此為澳門早期街道建成的主因,亦同時構建了澳門最早的商業區,澳門亦從而開始發展成為珠江口的一個商貿地。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n9 ?1 h3 t. c8 O1 ~, g, A, b
  tvb now,tvbnow,bttvb6 o1 S8 ~0 K& r  B4 I8 z; A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下,營地大街對開海邊填海造地,成為今日的內港區,新馬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與沙梨頭海旁建成,與營地大街、十月初五街、沙欄仔區,共同構成澳門的重要商業區,尤其是新馬路區,成為了澳門的商業中心點,時至今日,雖然其重要性已被南灣區、新口岸區漸替取代,但其商業中心區形象仍舊不變,新馬路區依舊是人來車往的交通主道,此實有賴於澳門最早的街道──『大街』的建立,今日的新馬路區、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和營地街市一帶,仍是澳門的旅遊商業中心點,舊城區最繁盛之地。www1.tvboxnow.com& N* k- ]2 q( L# U( n( t0 F$ o; d
  
! L+ I% Q' K1 H& K% ?. Y0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雖然營地大街的商貿中心地位已因時代轉變而被取代,但營地大街至今仍是旺盛的一條街,但與她相連、延伸的多條昔日繁盛街道,在繁華過後,已變得冷清,尤其是連接大街的草堆街、關前正、後街,已風光不再,甚至昔日相連的繁華區域──沙欄仔、十月初五街、米街、果欄街、火船頭街等街道,多是只留下殘舊的老號店鋪,或因乏人流早已結業的空置鋪位,仍在經營的舊店,恍如退休的長者,情況令人唏噓。
( W( N* s& z' Ctvb now,tvbnow,bttvb  
8 I$ W1 E7 t4 u% Ltvb now,tvbnow,bttvb澳門街道約有近千三條,有超過三百年歷史的古老街道,如大街、草堆街,有新開闢不足十年的街道,如新口岸的城市日大馬路、仙德麗街等,數百年老街與不足十年的新街道,正是澳門城市的發展的一面鏡子,亦反映出澳門的生活文化。 7 u0 ^* w) r1 o4 I( |9 i$ ~
  
% D  E6 _* Q) X2 l2 ^. Jwww1.tvboxnow.com   在澳門;街道都有中葡兩種文字,亦包含著澳門的文化,葡文『街』的文字是Rua,而比街較長和闊的是馬路──Estrada,較馬路更寬廣的道路葡文稱之為大馬路Avenida,除街和馬路外;澳門街道有很多的橫街窄巷,其葡文文字分別為Travessa(巷)、Beco(里)、Esdada(石級)、Patio(圍)、Largo(前地)、還有斜巷──Calcada和(廣場)Praca,縱橫交錯在舊城區的橫街小巷,凸顯了澳門城市發展的一個主要部分。 公仔箱論壇, F  T  v# |+ P
  ( w- e4 k$ B+ K+ {1 V" p2 g; L/ P5 [
街道名稱演繹地區歷史   
. R6 n) V% N5 \7 V/ m- _, o3 W# ]tvb now,tvbnow,bttvb在一九二五年前,澳門的街道是沒有完整規劃,街道的興建、命名,多因人們聚居或區內的行業分布、特別建築物等而形成,故有米街、刀里、工匠街、鞋里、草堆街、賣草地、花王堂街、醫院後街、崗頂前地、瘋堂里/圍、砲兵街、馬大臣街、米糙街、近西街、左里、右里、中里等等的街名,因街道無規劃,命名又隨意,出現一些街巷名稱近似,以為地點相近的街道,原來相距頗遠,例如米街(又名快艇頭街),位於沙欄仔與果欄街之間,而米糙巷則在板樟堂玫瑰堂側,另有長安圍,位於沙梨頭工匠街附近,而長安街則在新橋區青草街中段,甚或有街道名而無街道存在的現象。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Q3 x. S/ Q+ y  P" a2 E& E& A
  www1.tvboxnow.com& G5 Z8 d, A6 c  J: |
  至一九二五年,澳葡當局著令當時的市政廳統一規劃街道,包括命名;澳門街道至此才有規劃,在一九二五年街名訂定頒布後,一些街道的名字被取消,例如由義巷附近的由義里被『除名』,因當時由義里的地方已成私人屋宇,由義里實質上已不存在。另有西墳馬路中段的病人院街,易名為馬忌士街,爐石塘街易名為庇山耶街,望廈大馬路改名美副將大馬路,望廈馬路、望廈村同被除名,中里、左里、右里同告消失,白馬行被正名為伯多祿局長街,同樣;白馬圍、白馬里,被易名為余敦善堂圍和柯傳善堂里。還有;國父紀念館位處的龍田村街更名為文第士街,二龍喉馬路一分為三,成為東望洋街、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及亞馬喇馬路。街道名的正式頒布,符合了當年城市發展的需要,亦使街道的規劃趨向正面。tvb now,tvbnow,bttvb, U0 D; Z& I6 K9 j
  % ?9 x7 i! J) m( J8 Z/ B
  從街道名稱的頒布、統一規劃、改名,可反映出街道結構、城市發展的歷程,以及民間習俗、聚居的歷史和變遷。澳門街道名,正是地區歷史的另一演繹。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