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姐》尋回飄遠的情義 馮智翔tvb now,tvbnow,bttvb9 K1 a" V/ i" Z# m2 L: S" {
- @3 ?& g# t% q, B `www1.tvboxnow.com倫常教育已被倡導功能價值的工具知識代替,《桃姐》卻再現一個早已陌生的孝義情感世界。
& \, K/ F1 [+ n) o/ _, g4 q* N5 ?3 }6 R" v
葉德嫻和劉德華主演香港電影《桃姐》於威尼斯影展奪得「最佳女主角」獎項,一個女傭人為了僱主的家庭犧牲自己一生的故事,而少主人卻在女傭老病至死時,向他實踐了中國式的孝道。這齣電影把社會早已隱退了的情際背景重組出來,使沉迷理性計量思維中的現代人一雷驚醒!www1.tvboxnow.com2 Z6 I( _( ]& I' A3 j0 q4 G' e
www1.tvboxnow.com& g4 {4 H% J7 \7 R7 F5 s
不少媒體代表在威尼斯影展看《桃姐》首映場中暗地抹淚,影片放完後,《桃姐》更獲得長達近十分鐘的掌聲。《桃姐》不僅能催淚,對活在數碼(數位、數字)化大都會的一眾倫理迷失者,直是締造了社會情際的探索方法,穿越對老人冷酷之矇矓鏡頭,高清地看懂一個早已陌生的孝義情感世界。公仔箱論壇5 X: \+ P% n+ D' p6 h6 z
2 x( U( I4 ]: d- t Q% c/ Y( k/ Y1 E
在許鞍華導演的《桃姐》中,葉德嫻扮演的桃姐從十三歲開始就進入一個梁姓富裕家庭當女傭,整整付出了六十年人生,伺候老少五代人,而隨著梁家老人先後去世及其他家人移民,桃姐晚年的十年間,都跟少爺Roger(劉德華飾演)一起生活,至年逾古稀,桃姐忽然中風,少爺Roger眼見老傭人不能工作,決定把她送進老人院去,然而,彼此間一直埋藏深處的倫理親情才開始一一浮現。Roger對桃姐有著一份近乎母子的情感,最終少爺為老僕人養老送終,展現了一段中國人對長者要盡孝道的敬老精神,主僕母子的情際關係單純真摯,慢慢把觀眾的心靈深深打動。公仔箱論壇- u7 ~' z! i4 i L2 Q2 {
, f5 g% i; l; I" c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桃姐》是改編自香港電影人李恩霖的個人經歷,乃真人真事。其實,這是五六十年代香港人普遍的經歷,亦是社會與倫理之間包含了一種特殊的親情組合。人生處處有親情,即使打工仔與老闆也有企業倫理,做家傭的也有主僕倫理。就如我的祖母,也如桃姐一樣,在一個富貴人家做女傭直至退休,而給她一手帶大的小姐雖已成人,但當一有空,便前來我家探望祖母。祖母有我們供養,不缺甚麼,但小姐又買東西給她吃,又給她零用錢,直至祖母九十多歲去世。這是一個時代的背景,是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中,有著倫理的感通,並常態地構成了群體人生的意義空間,而今天這種感覺的喪失,正是《桃姐》這電影的可貴之處。公仔箱論壇/ F: M( } [- p
* k1 y: D" z: J( ?" |9 Q
《桃姐》可說是人類倫理感情的碎片,在數碼化時代,把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性美善,在電影院裏虛擬拓展。人類的生存進入數位,基本方式已經由倫理抽離,人性的模式遭受數碼商業不斷侵犯,社會背景的倫理感情主體死亡,個人的孝道客觀外推,變為社會福利的政策場域,人們情感的層次不斷剝落,世界語言的界線就是要把倫理忽略,並將長者倫理情際想像為該歸入政客爭取選票要解決的老人問題,與自己實踐的人生毫不相關。
# K; d+ w) w4 ~. i- A)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3 q0 H: k9 S
社會被功利文化浸染,人生衰老而無用無養,長者的尊嚴如同臉上皺紋,被社會摺皺了,人未死亡卻要埋葬在現實的遺棄中,只能曲線地表述自身的價值——是曾為社會、曾為家庭有過貢獻的人,他們最後的一程路,只不過是老人靈魂終結之呼喚,渴求獲得在倫理中有正面的肯定,不想「孝道」被冷漠、霸權、官僚化等消費社會徹底摧毀。www1.tvboxnow.com( ?, ?. y4 E/ P7 T, v
; M4 Q; X$ g4 I/ `2 f6 V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的關銳鬉教授一直關心孝道在中國的變化情況,他較早前公布了一項極有意義的調查——《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廣州、廈門、西安、香港的孝道實踐研究》調查報告,指出在上述七城市中,原來北京人最有「孝心」,然後依次序為廈門人、南京人、西安人、香港人、廣州人,排在最後的是上海人,「孝心」最薄弱。關教授更說:「整體來看,中國人的孝道表現強差人意,大家基本都能做到尊敬長者,但在經濟上援助長者的表現甚不樂觀,年紀越輕的人,對父母的經濟援助越小。」8 o6 f% z. y/ V6 D3 P7 `: d
6 i. H2 h/ S' b5 D$ f% ^9 y7 J
這是長者被社會丟棄的現實境況,因為,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大多數年輕人覺得老年父母應由政府來養。「期望政府支援長者的」認同度最高,達百分之九十五;認為「社會人士應照顧父母」的,亦佔百分之八十七;認為「照顧父母」是理所應當的,佔百分之八十五;但只有百分之二的人認為應該「照顧父母的心理健康問題」。tvb now,tvbnow,bttvb* O# V/ O8 ^ H j2 s2 o# K
tvb now,tvbnow,bttvb1 D0 I- f y$ m3 s
倫常之情、孝道之義等教育,早被倡導社會功能價值的工具知識代替,而只有百分之二的人明顯支持孝道,反映了孝道這一套對長者普遍敬重的倫理語言已被大多數人遺忘。而《桃姐》一片,本來只是香港視角對港人生活的提示,現在卻幻化為國際的光影,一瞬間成了世界共同的視野,使反襯社會喪失人情味的小品,比地球災難電影更能動人心弦。這標示演繹人生的風險,不光是山崩地裂的官感爆破,而揭示人生疏離、感情崩解、被決定的荒廢老年、生活在無情背景的末世,才能有血有肉地把困在暗室的情感釋放。《桃姐》領著觀眾對此處境反思。反思倫理的味道不再是緕事的紙上感性,而是我們是否讓這點滴的真情,不再成為人類永遠逝去的夢。公仔箱論壇1 E, |2 m9 Z1 t' w8 w5 U
4 s$ B Q8 i/ s* ]tvb now,tvbnow,bttvb+ e: b3 i, X: t5 L' O
馮智翔,香港資深新聞工作者,著有《香港人質素衰敗》、《再唱香港人》、《八個問題》、《命運曲奇》、《逆境.超越》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