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貼圖] 鼬科——石貂 Martes foina

鼬科——石貂 Martes foina

石貂 学 名:Martes foina英文名:Stone marten别 名:岩貂、扫雪貂、榉貂、扫雪、崖獭
分类位置: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犬形亚目 Caniformia
  鼬科 Mustelidae
  鼬亚科 Mustelinae
  貂属 Martes

濒危等级:濒危(E)
     国家保护等级:2级(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体型中等,雄体长一般在45~50厘米左右,尾长约30厘米,尾长于体长之半,尾毛蓬松而端毛尖长。体重 1.5 kg左右。毛色单一,灰褐色或淡棕褐色;喉斑大,可延及前胸,通常白色或略带棕色斑点;其余各处均为较一致的淡棕褐色(淡咖啡色)。四肢短粗有力,皆具5趾,趾行性,各趾有趾垫,掌垫3枚。头骨的额骨显得较低平,吻部短,眶间部宽。矢状脊和人字脊不明显上裂发达,后叶长。上臼盼横大于纵长。下裂齿具有下后尖、下原尖,强大锐利。



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我国见于西北、华北和西南多省区,向南经四川西部抵云南西北和西藏东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石貂生活在海拔4800米以下的地带,多在沟谷、乱石山坡筑窝。



生活习性:多昼伏夜出,但晨昏活动较频。善于攀爬跳跃,在高20m、倾斜90°的泥石壁上行动自如;如被追赶急迫,一跳可达2-3m。石貂主要捕食小型鸟兽为生(主要以啮齿类小动物为食,对保护草原有益),亦吃鱼、蛙和大型昆虫,在冬季食物缺乏时亦常进入村落盗食鸡、兔。夏秋季节各种果实、浆果成熟,亦大量采食。寻食范围最大可达800km2。石貂6-8月发情交配,受精卵有延迟着床现象,妊娠期230-275天。翌年3月至5月产仔,每胎产仔4-5只,最多8仔。幼兽约15-16个月达到性成熟。在饲养条件下,寿命可达18年。

现状及至危因素:据报道,在50年代初期,石韶皮年产数百张,有些年多达2000张。近年来,忽视了加强资源保护、积极繁殖饲养、合理猎取利用的方针,以致石貂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很大破坏。根据4年的野外考察,现在昌都地区年产仅100多张,巴青县仅30张左右。初步估计西藏东、南部尚存4000—4500只。
  石貂的毛绒细密、颜色素雅,毛皮业颇为珍视,故石貂在我国历来是重要狩猎对象,但数量很稀少,许多地区已濒临绝灭,难以见到。一般认为过度捕猎和生境破坏是导致本种受威胁的主要
原因。但考虑到石貂的栖息范围很广,故长期以来作为主要毛皮兽而遭过度捕杀,也许是更主要的原因。

现有的保护措施及建议的保护措施:作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受到一定的保护,但收效不显。目前在一些石貂分布范围内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当可对保护的石貂有一定作用。 保护措施建议1、严格执法,禁止任意猎杀石貂;应当考虑全面禁猎石貂若干年,如5-10年,以利其种群恢复, 并有利于生态平衡;2、组织专业人员调查野生种群数量,在有石貂分布的自然保护区内研究其种群结构和动态,为近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亚种分化:我国石貂在地理分布上可能有2个亚种,即北方亚种(M. f. intermedia)和青藏亚种(M. f. kozlovi)。
其他相关描述:

保护意义:石貂广布于西藏东部地区,以各种啮齿动物为食,因而在控制鼠害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石貂皮坚韧轻薄,毛被绒细、丰厚,张幅大,色调淡雅美观,是毛皮中珍贵的高级制袭原料皮。长期以来深受藏族人民喜爱,是主要对外贸易品种之一。









1

評分次數

  • dxb

濒危的動物…
看來小傢伙得再機警些,免得成了人們身上的皮毛!   
1

評分次數

  • dxb

這就是人們去國內吃的果子狸吧....HEH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