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100)袁世凱(十三) - 皇族內閣及武昌起義 - 07-04-2012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本帖最後由 shingtinchi 於 2012-4-16 01:43 PM 編輯


【節目主持】:張偉國、羅永生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26.10 MB
【下載連結】:

袁世凱(十三):皇族內閣及武昌起義

宣統年間,革命黨人非常活躍,黨人在南方廣東、廣西、雲南等省發動多次武裝起義,雖然都被清兵擊敗,但革命趨勢已廣泛蔓延,而且各省新軍之中,有不少軍官、士兵暗中參加革命黨。自從袁世凱罷官,張之洞亦於宣統元年去世,清朝中樞,再沒有資歷深厚、才能卓越的漢人大臣,老邁昏庸而且貪財如命的慶親王奕劻,和年輕的攝政王載灃以及一群沒有政治歷練的皇族親貴載濤、溥倫、鐵良等主持大局。皇族親貴們在革命的壓力之下,為了緩和民間的反專制、要求立憲呼聲,宣佈提前立憲,首先是成立責任內閣。1911年5月,在廣州黃花崗起義之後不久,清廷公佈內閣名單:慶親王奕劻為內閣總理大臣,滿洲人那桐、漢人徐世昌為協理大臣,其餘十位內閣大臣之中,八旗佔了六位,當中有四人是皇族、漢人只有梁敦彥、盛宣懷、唐景崇三人。內閣名單公佈之後,全國輿論譁然,稱之為「皇族內閣」。民間不滿情緒高漲。

宣統三年九月,即1911年陽曆十月十日,駐守武昌的湖北新軍之中的革命黨人,趁武昌主力軍隊調入四川,清朝防備薄弱,發動武裝起義,一舉將武昌城佔據,並且得到湖北諮議局議長湯化龍的支持,脫離清朝,成立湖北省軍政府,發電報向各省報捷,呼籲各省響應。這次事件即「武昌起義」。清廷接到武昌新軍兵變,湖北省城失陷的報告之後,攝政王載灃以及皇族親貴惶恐失措,不知如何調動軍隊應變,於是朝中大臣要求袁世凱復出的聲音非常強大。

宣統三年,亦即1912年8月,四川保路風潮演變為全省騷亂。9月,湖廣總督瑞澂奉命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鎮壓。當時全國革命黨人加緊活動,革命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湖北軍力空虛,留駐省城武昌的新軍之中,有不少革命分子,乘機策劃武裝起義。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日)的武昌起義成功,革命黨人成立軍政府,推舉清朝將領黎元洪為都督。武昌起義爆發之後,南方各省革命黨人紛紛響應,起兵驅逐清朝官員,各省諮議局、即省議會亦相繼宣布支持革命,脫離清朝獨立。

10月14日,清廷起用袁世凱為湖廣總督,率兵平亂。於是袁世凱指派北洋新建陸軍舊部屬馮國璋領兵沿鐵路線南下,馮國璋軍隊迅速擊敗革命軍,收復漢口、漢陽,革命軍困守武昌,形勢非常危急。當然,袁世凱並不滿意於湖廣總督職位,他希望借革命軍聲勢獲得更大權力,假如革命被鎮壓,他便不可能向清廷提出訴求。於是袁世凱下令馮國璋停止進攻武昌,改派段祺瑞指揮軍隊,與革命軍展開談判。同時要求清廷任命他本人為內閣總理大臣,全權處理鎮壓革命。清廷在別無選擇情況之下,只能接受袁世凱要求。11月1日清廷宣佈解散皇族內閣,15日,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16日組織新內閣。袁世凱一面以武力壓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派幕僚唐紹儀與革命黨人談判,革命黨代表為伍庭芳。12月6日,攝政王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職位,清朝軍政實權已落入袁世凱手中。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thanks for shairng
thanks a lot
thanks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1# shingtinchi
Thank you very much !!!
Thanks for sharing
thanks a lot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thanks for shairng
thanks
Thank u very much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