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thanks for 01-05 - 五光十色的招牌
五光十色的招牌是香港特色,但過去規管寬鬆,老化、廢棄等問題嚴重,成為鬧市炸彈。屋宇署八年前,將新搭招牌納入小型工程監管,當時清點過全港有約十二萬個招牌,大部分都屬於違例招牌,而經檢核符合規定的舊招牌就獲准保留。多年過去,保育團體批評措施令老店招牌留不住,最新一份審計報告卻批評,逾千個清拆令被拖延,最嚴重長達十二年,究竟規管制度哪裡出了問題?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01-12 - 內地爆發非洲豬瘟
內地爆發非洲豬瘟,更蔓延二十多個省份,由於沒有疫苗和治療方法,唯一處理方法是全面撲殺,巴西和西班牙更分別花了七年和三十五年,才能從疫區中除名。現時本港有九成半豬肉來自內地,即使凍肉和肉製品也可能帶有非洲豬瘟病毒,部分地區如台灣已全面禁止內地豬肉製品入口。如果內地疫情持續,對本港生豬和凍肉供應有何影響?香港只禁止疫區三公里範圍內豬場的生豬入口,防疫措施是否足夠?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1.19 - 西九舞台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1.26 - 長者綜援
長者綜援的申請年齡,下月由六十歲調高至六十五歲。相關政策調整是上一屆政府提出,立法會跨黨派反對,但政府去年將相關政策,放在《財政預算案》表決中一併通過。政府為何要調高申請年齡?政黨反對的理據是甚麼?政府指不少六十至六十四歲的「少老」都有工作能力,近年整體長者就業情況也有明顯改善。來自基層的長者在就業市場有何選擇?政府的支援是否足夠?私營機構仍未將退休年齡延後,政府就調高長者綜援申請年齡是否合適?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2.02 - 長者醫療券
長者醫療券推行了近十年,涉及的實際開支每年增加,去年達二十六億元,較對上一年增加了近十二億元。醫療券不可純粹用於購物,現實又如何?這一集《新聞透視》走訪不同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包括中醫、視光師等,醫療券除了用於看病,還可以買甚麼?醫療券變「購物」券,制度漏洞該如何堵塞?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2.09 - 三條過海隧道
西隧專營權餘下四年多,政府率先拋出分流方案,提議東隧、紅隧加價最多一倍,以補貼西隧減價,拉近三條過海隧道的收費水平,預料每年可帶來八億元社會效益。不過建議涉及隧道加價,引來各黨派反對,相反如果統一調低收費,又勢必催谷額外車流,交通擠塞是否單靠分流便可以解決?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2.16 - 私家路
據政府官員表示,粗略估計全港私家街道有數千條。部分私家街道環境衛生惡劣,霸佔街道堆放雜物時有出現,甚至劃位自製停車場,私家道路是否成為「三不管」地帶?政府早於三十年前推出「收回及修葺私家街道計劃」,但至今只收回七十多條,為何進展緩慢?屋苑加裝鐵閘,令公眾無法通過澳景路,來往調景嶺及藍田,再次掀起社會對路權的關注。政府擁有業權的道路,由私人屋苑管理,會產生甚麼問題?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新聞透視 2019-02-23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3.02 - 年長司機
根據運輸署資料,香港持有有效私家車車牌的人士當中,年紀最大的達到一百零三歲;而最年長的的士、小巴駕駛執照持有人亦年過九十。雖然持執照者不一定有駕駛習慣,相對於專營巴士,的士、小巴司機不設年齡上限,面對車長老化問題,是甚麼原因令行業缺乏新血?所有駕駛者年滿七十歲後,每次續牌需要提交,經醫生簽署的體格檢驗證明書,這個唯一的把關,是否足以確保司機自身和道路安全?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3.09 - 種樹得樹?
播出日期: 2019.03.09 (六)         
誰不希望種花得花,種樹得樹?政府去年在昂坪種櫻花,今年會否櫻花成林?西九戲曲中心內種植垂榕,有否足夠條件讓榕樹健康生長?政府說要在適當的地方種適當的樹種,怎樣才算適當?去年山竹襲港,當局收到超過六萬宗塌樹報告,本集《新聞透視》在樹木的「死因」之中,尋找種樹的啟示。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3.16 - 營辦日間幼兒中心長者鄰舍中心
社福設施用地捉襟見肘,政府在新一份預算案提出利用二百億元,於三年間購入六十處私人物業,以營辦日間幼兒中心,長者鄰舍中心等,共超過一百三十項設施。回歸前,政府亦曾採取同樣方法增加社福用地,當年尋覓選址遇到甚麼困難?除了整體供應不足,過往土地規劃亦未有就地區人口特徵,配置相關社福設施,對居民造成怎樣的影響?部分俗稱「死場」的人流稀疏商場和商廈有可能成為購入目標,如何避免業主趁機「托價」?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新聞透視 2019-03-23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3.30 - 國民黨韓國瑜空降高雄
國民黨韓國瑜去年空降高雄,以獨特形象,一個光頭一把口,一鼓作氣擊敗執政二十年的民進黨,贏得市長選舉,令外界大跌眼鏡。上任近一百日,韓國瑜貫徹競選時的承諾,為又老又窮的高雄拼經濟,不分藍綠,少談政治,四出為高雄的農產品找外銷出路,成績令台灣民眾讚不絕口,更期望他出選2020年初總統選舉。究竟這股韓流,能否持續升溫,令國民黨打一場翻身戰?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4.06 -共享單車
俗稱「共享單車」的無樁式自助單車租賃服務,已引入香港兩年,一間公司去年中已結業,一間公司應用程式已下架,另一間近日亦傳出財困。這種營運模式在港是否合適?留下的單車,處理責任誰屬?共享單車在其他地方成功以方便的租賃形式,增加市民以單車代步的意慾,但港府政策方針一直不鼓勵在市區踏單車,令共享單車無法全面成為「駁腳」工具。市區的道路有否空間容納更多單車?政府應如何配合?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thanks for 2019.04.13 - 佔中行動
二零一四年的佔中行動,九人包括佔中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等被控公眾妨擾罪名,四月初案件判決,九人被判罪成。四年多前,他們以公民抗命方式爭取普選未果,政改未能通過,至今尚未重啟。涉案的戴耀廷、李永達和張秀賢判前接受專訪,他們怎樣回顧這場運動發生後,對近年一些社會分化、對立的狀況,對現今一代爭取民主的人,特別年輕人帶來甚麼影響,以及審視近年政局的轉變,如何解讀?政制前路該如何走下去?
In Loving Memory of 飯島愛 1972 - 2008
返回列表